发布时间:2025-01-10 浏览:185次
2012年,生长在热带的火龙果攻克了冬季低温和土壤盐碱两只“拦路虎”,终于扎根在了上海,这是火龙果首次在上海示范种植园里实现规模种植。
拜森生物集团为了研发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发酵饮品,创始人之一的陈红霞女士先在上海合庆租了100亩地开始试种,把试验田变成了“百果园”,就是想挑选一种适合深加工、附加值高的水果。
结缘火龙果
2008年,拜森生物集团创始人吴奇能先生与陈红霞女士赴越南考察,偶然接触到了原本生长在沙漠的火龙果。“当时我们就在想,既然火龙果在沙漠都能如此顽强地生长,引进上海应该不难。”
但是,火龙果不耐寒,在此之前,在我国海南等热带地区也有火龙果种植,但在上海却没有过成功的先例。就这样,夫妻俩走访国内外各大火龙果种植基地,寻觅这一热带水果在上海也能开花结果的良方。
在走访中,陈红霞女士还发现,火龙果富含花青素、水分和果糖,是十分理想的深加工原材料,这正是他们苦苦找寻多年的“神仙果”。就这样,夫妻俩引进越南火龙果苗,开始对种植环境进行改良,进行种植试验。
攻克冬季低温和土壤盐碱
从2009年开始,拜森生物集团旗下的博翼农庄在百亩有机生态园里特辟“火龙大棚”,选育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更高的红心火龙果。火龙果是一种怕冷不怕热的热带植物,在5℃以下就会死亡,上海则属于亚热带,会经历相对寒冷的冬季,如何才能让火龙果苗活过冬天,这成为了摆在两人面前的首要难题。
经过深入的研究,科研人员最终采用低温驯化方式,提高火龙果的抗逆性,精挑细选出耐冷抗旱的优良品种,杂交培育出能耐零摄氏度的抗寒新品种。若冬天气温低至零下,“火龙大棚”里的梯度控温系统将启动,再辅以锅炉加温,保证棚内温度常年在零摄氏度以上,让火龙果生存无忧。
由于火龙果大棚靠近东海,土地盐碱化严重,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低下,且植物易干旱枯萎。集团利用在土壤生物改良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经验,翻土起垄、降低水位,播散秸秆碎渣、疏松土壤,施以自然的微生物有机肥调节土壤酸碱度。经过不懈努力,改良出了密度较低,微酸性的土壤。
这种只施用生物有机肥和腐殖酸专用肥,并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的种植方式,在2011年8月就获得了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
当时集团的科研开发团队共有 20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8人、本科9人,主要从事农业生物技术和循环农业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相关产品如生物酶和生物肥料的开发,自2006 年起到2012年,已获批3项发明专利和2项技术专利。
此外,公司下属的有机肥工厂结合国际先进技术和成熟实践经验,开发出系列混合绿化裁培介质、腐殖酸颗粒肥和各种农作物专用有机肥,并通过了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欧盟IMO有机认证,同时有机生态园也已通过 GAP、有机农产品认证,并在2010年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绿化工程专用肥料介质供应商”。
“修成正果”
在种植过程中,工人们通过不同品种交叉授粉提高火龙果坐果率,大大改善了果品品质,在2012年,果园里终于结出了第一批红心火龙果,红色的果肉不仅赏心悦目,而且果味香甜,远远超出了预期。红彤彤的火龙果在上海大棚里挂上枝头。摘一个在手,轻轻拨开,紫红色的果肉艳丽喜人,较市面上常见的白肉火龙果,甜度更佳,风味更浓。
红心火龙果在上海实现了规模种植引起了轰动,浦东电视台、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东方城乡报等众多媒体平台纷纷来到位于浦东三甲港合庆镇的博翼有机农庄,争相报道火龙果规模种植的盛况,无数消费者听闻也前来探秘,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事情会令当地政府在几年后的1000亩农地招标时,选择了与拜森生物集团合作。
“红肉火龙果在市面上不多见,能在上海果园里采摘,更是难得。’红心火龙果’花青素含量特别高,具有良好的保健和美容功效,还能明目、降火,预防高血压。”上海博翼农庄总经理吴奇能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着辛勤培育出的火龙果。
#酒局守护神 #酉神1号 #酉神一号 #酉神壹号 #酒神1号 #酒神一号 #酒神壹号 #酉神1号解酒液 #酉神1号有机酸解酒液